縱虎歸山
www.thetowers320.com基本信息
成語拼音:zòng hǔ guī shān成語注音:ㄗㄨㄙˋ ㄏㄨˇ ㄍㄨㄟ ㄕㄢ
成語簡拼:ZHG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結構:連動式成語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繁體:縱虎歸山成語辨形歸,不能寫作『舊』。
歇后語:晉襄公放敗將成語謎語山上放生大蟲
成語英文: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成語法文relǎcher le tigre dans la montagne
成語解釋
把老虎放回山去。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,留下禍根。
成語釋義
把老虎放回山林。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語本《零陵先賢傳》?!鳌吼B虎遺患』
成語辨析
一、[同]『縱虎歸山』及『養虎遺患』都有留下敵人,導致後患的意思。[異]『縱虎歸山』側重於把敵人放走;『養虎遺患』側重於縱容敵人。二、縱虎歸山和『養虎遺患』都有『留著敵人不管;以致留下禍患』的意思。但縱虎歸山偏重于『縱』;即放走敵人;『養虎遺患』偏重于『養』即縱容敵人。
成語用法
一、[義]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[類]用在『留下後患』的表述上。[例](1)這種惡人,你又放了他一馬,難道你忘了上次縱虎歸山的教訓嗎?(2)我們好不容易捉到這些人,你卻將他們釋放,這不是縱虎歸山嗎?(3)好不容易逮到這個要犯,得小心被他逃脫,否則無異縱虎歸山,後患無窮?。?)你們要小心看守這些俘虜,若是讓他們逃跑,那可是縱虎歸山,於我軍大為不利。(5)這個要犯今天服刑期滿出獄,大家都很關心為社會造就一位有用的人,還是縱虎歸山?。二、作謂語、賓語;指把敵人放走。
近義詞
放虎歸山、放虎遺患、養虎遺患、養癰遺患、放龍入海、養癰貽患、后患無窮
反義詞
杜絕後患、除惡務盡、斬草除根、斬盡殺絕
關聯成語
放虎遺患、放虎歸山
成語接龍
1、縱虎歸山→山崩地裂→裂地分茅→茅塞頓開→開卷有益→益壽延年→年逾古稀→稀世之寶→寶刀未老→老王賣瓜→瓜字初分→分門別類→類聚群分→分茅錫土→土崩瓦解→解甲休兵→兵不厭權→權時制宜→宜家宜室→室邇人遠→遠涉重洋→洋洋灑灑→灑心更始→始末原由→由來已久
2、縱虎歸山→山崩地裂→裂石穿云→云屯霧散→散兵游勇→勇猛精進→進壤廣地→地動山摧→摧朽拉枯→枯骨之余→余食贅行→行思坐想→想入非非→非昔是今→今是昨非→非親非故→故態復作→作福作威→威迫利誘→誘掖后進→進道若退→退藏于密→密云不雨→雨湊云集→集矢之的
3、縱虎歸山→山搖地動→動心怵目→目達耳通→通險暢機→機不可失→失魂喪膽→膽大心粗→粗衣糲食→食宿相兼→兼善天下→下塞上聾→聾者之歌→歌鶯舞燕→燕舞鶯歌→歌功頌德→德薄能鮮→鮮眉亮眼→眼明手捷→捷足先登→登堂入室→室邇人遙→遙遙無期→期期艾艾→艾發衰容
4、縱虎歸山→山陰乘興→興高彩烈→烈烈轟轟→轟轟烈烈→烈士徇名→名震一時→時不我待→待人接物→物歸原主→主一無適→適逢其時→時無再來→來龍去脈→脈脈相通→通文達理→理所當然→然荻讀書→書缺有間→間不容緩→緩步當車→車笠之盟→盟山誓?!癄€→爛醉如泥
5、縱虎歸山→山陰乘興→興亡禍?!榈準肌寄┚売伞?a href='http://www.thetowers320.com/a/612947.html' target='_blank'>由衷之言→言清行濁→濁涇清渭→渭陽之情→情恕理遣→遣愁索笑→笑中有刀→刀槍不入→入死出生→生榮亡哀→哀鴻遍地→地棘天荊→荊棘塞途→途遙日暮→暮景殘光→光陰如箭→箭不虛發→發憤自雄→雄飛雌伏→伏而咶天
成語示例
(1)《八旗通志·卷一九九·人物志·大臣傳·楊文乾》:『孔毓珣於緝捕盜賊甚為盡力,彼擒之,汝縱之,恐汝難當此論??v虎歸山,豈為仁政?此等作為,非積陰功,乃大壞德行事也?!?/p>
(2)《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·卷一三上·毛文銓奏摺》清·世宗批語:『此案斷不可寬縱,俾罪類漏脫,貽害良民?!说瓤v虎歸山之假仁慈,胸中萬萬存不得,但以嚴而不枉為要?!?/p>
(3)《三國演義·第二一回》:『程昱曰:「昔劉備為豫州牧時,某等請殺之,丞相不聽;今日又與之兵:此放龍入海,縱虎歸山也。後欲治之,其可得乎?」』
(4)今劉備釜中之魚,阱中之虎;若不就此時擒捉,如放魚入海,縱虎歸山矣。▼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二回
(5)這個要犯今天服刑期滿出獄,大家都很關心為社會造就一位有用的人,還是縱虎歸山?
(6)你們要小心看守這些俘虜,若是讓他們逃跑,那可是縱虎歸山,於我軍大為不利。
(7)好不容易逮到這個要犯,得小心被他逃脫,否則無異縱虎歸山,後患無窮!
(8)這種惡人,你又放了他一馬,難道你忘了上次縱虎歸山的教訓嗎?
(9)我們好不容易捉到這些人,你卻將他們釋放,這不是縱虎歸山嗎?
成語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頁寫著“縱虎歸山”幾個大字。
(2)赤岸初中的千老師在黑板上寫上了成語“縱虎歸山”。
(3)國國寫不出成語“縱虎歸山”,導致語文測試才考了97分。
(4)蒙蒙不會寫成語“縱虎歸山”的最后一個字。
(5)千大爺給杰杰和瑤瑤講解了“縱虎歸山”的故事。
(6)如果捉不住打不死,讓他們逃走了,就等于放魚入海,縱虎歸山。見周玉清《晉西事變中的一夜》。
(7)今劉備釜中之魚,阱中之虎;若不就此時擒捉,如放魚入海,縱虎歸山矣。見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二回。
成語出處
晉·司馬彪《零陵先賢傳》:『璋遣法正迎劉備,巴諫曰:「備,雄人也,入必為害,不可內也?!辜热?,巴復諫曰:「若使備討張魯,是放虎于山林也?!硅安宦??!?/p>
成語典源
《零陵先賢傳》(據《三國志·卷三九·蜀書·劉巴傳》裴松之注引)璋遣法正迎劉備,巴諫曰:『備,雄人也,入必為害,不可內也?!患热?,巴復諫曰:『若使備討張魯,是放虎於山林也?!昏安宦?。巴閉門稱疾。備攻成都,令軍中曰:『其有害巴者,誅及三族?!患暗冒?,甚喜。[注](1)璋:劉璋(?~西元219),東漢末江夏竟陵人,字季玉,劉焉之子,襲父為益州牧。漢獻帝建安十九年,劉備圍成都,璋降。(2)劉備:西元161~223,字玄德,河北涿縣人,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,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。東漢靈帝末年,討黃巾賊有功,遂為安喜縣尉。密誅曹操不成,潛逃。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。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,取得益州與漢中,自立為漢中王。西元二二一年,於成都即位稱帝,國號漢,年號建章。伐東吳兵敗,損失慘重,退回白帝城,因病崩逝,享年六十二,諡號昭烈帝,史稱為『劉先主』。(3)巴:劉巴(?~西元222),三國蜀零陵烝陽人,字子初。少有名,劉表多次薦舉不就。初依曹操,後歸劉璋。劉備攻取益州後,劉巴歸附。多奇謀良策,諸葛亮曾稱贊說︰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,吾不如子初遠矣?!唬?)內:音ㄋㄚˋ,通『納』,接納。(5)張魯:字公祺,東漢末沛國豐人,生卒年不詳。獻帝初平二年,創五斗米道教民,據巴、漢三十年,附者甚眾。建安二十年,曹操征伐,魯出降,拜鎮南將軍,封閬中侯。卒諡原。(6)三族:指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
成語故事
東漢末年,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。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,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。劉備為麻痹曹操,裝做種菜不問政治。曹操滅了呂布后,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,曹操給了五萬軍馬,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
成語典故
老虎是一種猛獸,會傷害人畜,如果把抓到的老虎又放回山中,將來有可能再次為害,同樣的,如果把抓到的敵人放走,也將為自己帶來後患無窮?!读懔晗荣t傳》記載了一個關於『縱虎歸山』的故事:三國時的劉璋為益州牧,他的部下張松對他有所不滿,剛好曹操打算派將領去討伐占領漢中的張魯,劉璋擔心自己會被派去,想找人代替。張松就趁機獻計,認為可以把劉備請到成都來,派他去攻打張魯。劉巴知道這件事之後,便極力勸阻,他認為劉備的野心過大,如果把他請來,一定會蒙受其害。劉璋不聽。後來劉璋派劉備去征伐張魯,劉巴又上諫,說︰『若使備討張魯,是放虎於山林也?!灰馑际钦f,劉備的野心太大,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,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,將來一定後患無窮。劉璋仍然不聽。次年,劉備果然還兵包圍成都,劉璋猝不及防,只好投降。後來『縱虎歸山』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